市場研究
“一帶一路”統領對外開放 新興市場投資有望提高
來源:第一財經日報 | 時間:2017-03-17 | 0
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,“一帶一路”再獲強調,成為新一年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核心領域。
3月5日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(下稱“報告”)的“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”部分,首先提到,扎實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。
3月11日,新任商務部部長鐘山在主題為“改革開放調結構,創新驅動促發展”的記者會上的開場白,提及要以“一帶一路”統領對外開放。他對在場記者表示,三年多來,“一帶一路”的合作成果超出預期。今年5月中國將舉辦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,中國商務部正在全力以赴做好籌辦工作。
雖然1月份的數據顯示,中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數據呈現同比下降趨勢。但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司官員梁國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,2017年中企并購會管控比較嚴格,因為并購對象主要在歐美,對歐美投資規模會減小。但硬幣的另一面是,綠地投資(綠地投資又稱創建投資,指跨國公司等投資主體在東道國境內按東道國的法律建立企業,該企業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歸外國投資者所有)會正面增長。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,投資可能會提高。這其中,“一帶一路”是重要的原因。
“一帶一路”再獲強調
由于中國企業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(發展中國家為主)大多數為綠地投資,并非受到密切關注的并購,在新一年的增速可能仍會提高。
鐘山在前述發布會上稱,過去三年,中國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,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6.3萬億元人民幣,增速超過我國對外貿易的總體增速。雙向投資也在不斷增長,沿線國家已經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。同樣,沿線國家的產品、服務、技術、資本正在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。
2013年之后,時任商務部副部長鐘山的工作向“一帶一路”相關國家和活動傾斜。除了外事會見、磋商與走訪,召開雙邊經貿相關會議,還出席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研討會、中國—中東歐國家經貿促進部長級會議等。
以白俄羅斯為例,作為國際貿易談判代表,連續多年,鐘山除了與白方各級官員會見、協商、共同出席中國-白俄羅斯政府間經貿合作委員會會議,還出席中白工業園招商工作專題會議并講話。
鼓勵有實力企業“走出去”
過去兩年,中企到歐美“買買買”熱火朝天的場面,終于在2016年末開始逐漸遇上寒流沖擊。
2016年12月,中國對外投資金額同比驟降近40%,與1~11月同比增長超過50%呈現“冰火兩重天”的狀態。而今年1月,中國非金融類對外投資,以人民幣計,同比下降35.7%。
鐘山在前述發布會上強調,企業對外的正常投資是不會受任何影響的,中國政府一直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,參與國際的競爭和合作。也有少量企業“走出去”存在著盲目的、非理性的行為,對此類投資是不鼓勵的,還要對這些企業進行監管。
中國吸引外資開年也遭遇下滑。2017年1月,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01億元人民幣(約合120億美元),同比下降9.2%。
梁國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,中國吸引外資面臨雙重壓力:低收入國家競爭造成外資的“分流”效應;工業化國家的政策措施可能加劇外資“回流”。特別是在工資和制造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,如何保持在吸引外資(特別是尋求績效型外資)方面的國際競爭力成為各界關注的重要問題。
對此,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前述記者發布會上指出,1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確實下降,但2月份外資的數據是增長的。“只從年初的一個月或者兩個月來判斷全年的數,為時尚早。我們對完成全年吸收外資的任務是有信心的。”
王受文認為,中國現在吸引外資的優勢很扎實,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中國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.4%,達到了33萬億人民幣。這個巨大的市場對任何企業包括外資企業都是具有吸引力的。其次,中國的產業鏈很齊全,價值鏈也非常完備,上游下游任何一個產業進來,都能找到相配套的企業。
1月18日,中國政府網發布了《國務院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》(下稱“引資20條”)。相比以往被歐美大力呼吁的中國服務業領域開放,引資20條中引入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,引起了更多業內人士的關注。
相當多業內人士在密切觀察政策實際落實的可能性,再考慮下一步決策。引資20條中最受關注的部分是“進一步創造公平競爭環境”。其中第八條稱,各部門制定外資政策,要按照《國務院關于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》(國發〔2016〕34號)(下稱《意見》)規定進行公平競爭審查。
這也是首次在外資政策相關法規中引入“公平競爭審查制度”的概念,意即“破除行政壟斷”。